2005年5月10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别忘节后“算账”
蔡美兴

  “五一”劳动节七天假期在一片热闹、繁忙声中跟大家道别了。说热闹是因为在这个劳动者的节日里,出门旅游、美食聚餐大家不拘形式,着实热闹了一阵子。说繁忙,是因为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假期里,许多劳动者还是坚守在岗位上,“用工作书写节日”。
  当然,闹归闹,忙归忙,在这个张扬经济(其实更应该是体现劳动者权利)的节日过后,千万别忘了算算账。算什么账?就是那些节日期间还忙碌于岗位的人的加班费。也许有人会说,急什么,加班费是国家规定的,逃不了。果真如此乐观吗?否也。据5月2日《中国青年报》报道,智联招聘网和新浪招聘频道联合进行的一项2600多人参与的职场调查显示,三成员工不得不面临节日加班的现实,而表示自己可以按国家规定拿到相应加班费的人只有26.6%;虽然有补偿,但补偿标准和平时一样的有19.5%;还有53.9%的人认为根本不会拿到加班费。这项调查反映的主要是白领阶层的情况,许多个私老板“五一”节只放一、两天假,除了计件工资外,打工者别说国家规定的四倍加班费,就连工资以外象征性的补贴都不敢奢望。可见,节后算账并非如想象的那么乐观。
  国家关于加班的法律规定在一些人眼里就像一只“纸老虎”,其结症还是在于法律停留在“口头”和“笔头”上,很少真正落实到“人头”上。执行力不够,监督力缺乏,自然就没有震慑效果。同样,对于加班费这笔账,不是老板不会算,而是老板占着强者的地位不愿算。另一方面,面对节日继续工作却无法领到加班工资的现实,竟然有71.3%的人选择了默默忍受;20.1%的人会因此考虑辞职、跳槽,只有极少数人会通过打官司、去论坛里发帖子控诉、找媒体报道的方式发泄不满(5月2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。
  别忘节后算账,对劳动者而言是维护自己的权益,对执法部门而言是保障劳动者利益,这两者才是国际劳动节的本义所在。